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楼市拔河:政府为何拔不过开发商?

发表于2012-08-22

7月,对于地产调控来说,是个溃败之月,房价上涨城市超过前6个月总和。就像拔河一样,僵持很久,突然一下子就被拉了过去。

自政府实行地产调控政策以来,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之间便开始了一场你来我往的拔河比赛。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博弈中,时而这边喊得凶,时而那厢顶得紧,一直处在胶着状态。

发表于2012-08-22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7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建住宅价格上涨城市个数已连续4个月增加。数据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从环比来看,7月份有50个城市上涨,比例超七成,这也是去年5月以后房价上涨城市最多的一个月。从今年来看,1月无城市上涨,但自4月份开始,上涨的城市个数连续增加。4月份3个城市上涨,到6月则有25个城市上涨,7月房价环比上涨城市甚至超过了前6个月的总和。

发表于2012-08-22

令人大为不解的是,2011年以来,中央屡屡严令楼市调控政策不能打折,态度十分坚决。今年7月,《人民日报》还发文强调:“坚持调控楼市,坚持稳定房价,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来不得半点动摇。”

发表于2012-08-22

人心不齐势如山倒

按说,开发商的力量怎能敌得过政府?就像胳膊拧不过大腿。然而不是开发商厉害,而是政府这边拔河的人心不齐。为何这厢口号喊得颇为响亮,绳子反倒松了?到底是谁在动摇?

发表于2012-08-22

拔河比赛喊口号的人固然重要,但是成败关键要看执行者。执行者不用力,喊口号的人喊得声音再大也丝毫无用。具体到楼市这场拔河比赛,显然是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地方政府暗中作祟,没有使劲。有的是嘴里喊加油,暗地里却只是拉开架势不使劲;有的甚至主动把绳子往对方那边送。近年间,各地屡屡出现的楼市新政便是证明。

发表于2012-08-22

拔河的人把绳子往对面送,听起来是咄咄怪事,然而仔细思忖一下,并非难以理解。目前,地方政府正在经历财政压力的煎熬。前些年的大规模投资已使地方融资平台举债过高,地方财政捉襟见肘。而土地市场的回暖对缓解地方财政收入的紧张状况大有裨益。在一些大中城市,“卖地”已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源,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3左右,有的城市甚至占到了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数据统计,上半年全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1430亿元,同比减少1/4。受此拖累,不少地方财政收入大幅缩水。转型尚未成功,保民生需要钱,地方发展需要钱,土地收入很重要。毕竟借债要还钱,只有土地收入才是真金白银。面对这么一块诱人的蛋糕,地方政府哪还狠得下心去跟开发商应战?

发表于2012-08-22

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暗地同盟

松一松手,白花花的银子就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口袋里。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怀着这样的念头,地方政府便一方面表态严守中央政策红线,一方面则积极推出“擦边球”办法,在上级政策压顶和财政困顿之间努力寻求平衡。这种努力带来的效应是立竿见影的。资料显示,今年7月,10个主要城市土地出让金为265.3亿元,环比增加33.2%。以北京市为例,7月份共有16宗土地出让,土地出让金达到93.61亿元,相比6月份的9.23亿元上涨914%,创造了今年以来单月出让金的新高。

发表于2012-08-22

当然,拔河的人故意放水,也有他的苦衷。为何地方政府不得不依赖卖地来增加财政收入?自然是地方资金缺口庞大。而地方财政紧张,又同财政分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自1992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政分配上向中央大力倾斜,在事权与财权的厘定过程中出现“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现象。有数据显示,实施分税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68%,地方政府的收入仅占32%,但地方政府支出却占60%,中央政府支出只占30%左右。用32%的钱去做60%的事,地方政府苦不堪言,只能寻找其他增加财政收入的方式。今年1至7月,全国财政收入累计74467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7381亿元、地方本级收入37086亿元。尽管在比例上有所平衡,但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还是要远远超过于中央。

 

发表于2012-08-22

喊口号的人拿着高收入,一身轻松,优哉游哉;拔河的人卖着苦力,却领着相对的低薪。如此一来,拔河的人怎能心甘?事实上,拔河的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暗地里已结成同盟,只是碍于喊口号的人在看着不敢公开站在另一边罢了。

发表于2012-08-22

喊口号的踌躇不定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场拔河比赛的掌控者与指挥者,喊口号的中央政府显然也是犹豫不定,首鼠两端。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悉,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超预期下滑。GDP同比增长8.1%,较去年四季度显著放缓0.8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回落,经济形势严峻。5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仍未走出下行通道。特别是PPI,已跌至30个月以来低点,下跌幅度达到了1.4%。而规模以上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也继续在10%以下徘徊,实际增长率为9.6%。面对整个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局面,中央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