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双重罪》:肇事逃逸风波

发表于2011-06-23

如果不是因为片中的角色都操着地道的德语,这部《双重罪》极有可能让你感觉是在看一部好莱坞影片。影片的序幕段落几乎是照学好莱坞影片的经典处理方式,在打出主创人员名单时,片头经济而简练地介绍了男主角大卫的职业身份、工作环境等基本人物情况。在流畅的剪辑下,故事的初始情境呈现在观众面前。

破案题材的影片,一般来说是发生在正邪双方之间的一场猫捉老鼠的智力角斗,警察或者侦探为正面一方,而凶手则为负面一方,而本片叙事中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把“调查者”和“被调查者”聚于同一个人身上——大卫。大卫和邻居在酒吧回家的路上,因为大意而撞死了苏珊。因为害怕,他们驾车逃逸,造成了苏珊不治。作为肇事者,大卫的另一个身份是本地报社的社会新闻记者,而这起驾车逃逸案的报道任务刚好又落在了他的身上。作为肇事者,其行为目的是尽一切可能掩盖事实,逃避责任;而作为记者,他的天职又是尽力挖掘事实真相,协助警方侦破案件,让凶手绳之以法。因此,本来“抓与逃”之间的外部冲突,一定程度上衍变为了大卫的内心冲突和煎熬。如果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报到真相,岂不是第二重“罪”?

影片的主要角色是大卫、他的邻居罗伯特和苏珊的姐姐温妮莎。温妮莎请求大卫帮忙找出车祸真凶,而他们却又在不知不觉间产生了情愫,罗伯特担心大卫不小心泄露了真相,百般阻挠他们的约会。大卫和温妮莎之间既有感情纠葛又有不能告知的秘密,大卫、温妮莎和罗伯特之间又存在着冲突,应当说,影片以此建构起多重戏剧冲突,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剧情开展空间。

但可惜的是人物设定有新意,导演却没有一以贯之地践行这一原则,影片并未刻画出大卫身处这一矛盾之中的复杂心态,而是表现为他出于内疚而急于自首。反而是坐在副驾驶位子的罗伯特更像是肇事元凶,忙着毁车灭迹。这种反差似乎不合情理,虽然影片之后通过罗伯特对大卫和温妮莎恋情的嫉妒表现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大卫的同性爱慕倾向,但发展到结尾时,罗伯特向警方告发大卫则又让这一情节设定来了次自我否定。

从影片来看,这位德国新导演在模仿好莱坞类型片上还是下了一番功夫,比如时常用非现实的无声源音响来诠释人物的精神状态,营造出一种心理惊悚。但导演在新颖创意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剧情张力方面,还是显得有点稚嫩。

看片子时不禁想到,肇事逃逸,这是多么切合当下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个题材啊,而且这部片子并没有多少德国本土色彩,移植过来难度一点都不大,这样一部商业片,既扣住社会问题,又不失娱乐性,为什么咱们就没这个敏锐性呢?香港导演彭浩翔(微博)就因为一条禁烟令可是迅速地就倒腾出来一部《志明与春娇》。

发表于2011-06-23
发表于2011-06-24
发表于2011-06-24
发表于2011-06-24
发表于2011-06-25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