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上虞列入绍兴都市区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

发表于2007-05-22
产业基础雄厚。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297亿元,增长15.4%;利税37亿元,增长13%。销售超亿元企业48家,11家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上市企业5家,18家企业成为省“五个一批”企业。积极调整行业结构,形成了机电、化工、轻纺、建材四大行业,其中机电、化工是全市的支柱行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5%以上。浙江阳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基地,浙江上风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风机生产基地,龙盛、闰土两家集团公司的分散染料产量全球第一,约占我国分散染料总量的70%,全球市场的31%。高起点开发省级上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湾上虞新区,规划面积分别为40平方公里和250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分别为14平方公里和21平方公里,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上虞还是全国著名的建筑之乡,2003年,完成建安产值239亿元,境外工程业务2858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一。
    科技实力较强。上虞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和浙江省惟一的全国技术创新示范试点城市。2003年,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家数为全省之最,共建立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3家。有350多家企业与国内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长期紧密型的科技合作关系。累计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382项,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近1000只,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165项。
    生态资源丰富。上虞的南部是800平方公里的好山好水,真山真水,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具有不可多得的宝贵的生态资源。随着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现,旅游开发渐入佳境,4.8平方公里的曹娥景区和英台故里—梁祝风情旅游区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覆卮山景区、东山景区正着手准备。百里曹娥江穿城而过,曹娥江大闸和十八里城防景观工程正加紧建设,“一江两岸”将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高速公路两边规划建设大片的绿色林带,城郊结合部和新区48公里的海岸线也正在规划建设更加宽阔的绿色生态屏障,与内河两侧绿地系统、公路沿线生态长廊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生态网络,打造山水园林的“绿色上虞”,创造令人向往的人居环境。
    市场体制开放。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虞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不仅与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而且与美国、德国、日本、荷兰包括香港在内的8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2003年,全市自营出口3.74亿美元,荷兰飞利浦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以及意大利、香港、台湾的一批跨国企业、上市公司已纷纷落户我市,去年实际引进外资1.07亿美元。上虞还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集中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了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招投标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和招投标监督办公室,形成了开明、开放、开通的投资环境。
    社会协调发展。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半小时交通圈”,城市化水平达到38%。大力发展教体、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创建成为省教育强市、省卫生城市和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市。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社会政治保持安定稳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去年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改革开放的上虞真诚欢迎国内外新老朋友来到美丽的虞山舜水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上虞是浙江省发展“滩涂经济”、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区块,已动工兴建的杭州湾慈溪跨海大桥与之相邻,规划建设中的杭州湾绍兴跨江大桥也是从上虞出发。而拥有200平方公里广阔滩涂、在杭州湾南岸仅此一片的杭州湾上虞新区,又是列入绍兴都市区规划的三大板块之一。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浙江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打造环杭州湾新兴产业带的重点园区,成为浙江经济接轨上海走向国际的桥头堡,成为跨国公司投资发展、进入中国市场的新平台。
    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上虞市委、市政府正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责任感,致力于为上虞的跨越式发展奠基,把加快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作为两大主要任务,确立了“工业立市、开放兴市、生态靓市、合力建市”的发展战略,强化了“规划立城”这一理念,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呼应大绍兴,全力营造环境,整合提升优势,广泛吸纳引进,建设与上海配套的特色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都市农业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在杭州湾南岸崛起一座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滨江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
上一页|1|
/1页